
機械攪拌澄清池實際制水量達不到設計制水量的70%,出水水質差,濁度高,耗電量大,易壞,維修量多,針對上述缺點進行研發改造的****一代的水處理工藝: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工藝,利用原有池型,拆除機械攪拌機與刮泥機,重新設計為水力自流式,采用微渦旋流混合,高效微渦折板翼片絮凝及高效矩形復合斜板沉淀設備進行制水,確保制水量提高25%以上,出水濁度由15 NTU降至≤3NTU。****證書《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》,****號:ZL2005 2 0028238.1。
1、工藝優勢
(1)利用原有池體進行改造,不需要重新建池體,處理水量比設計水量每個池凈增25%以上,兩個池凈增50%以上。實際上,由于改造前兩個澄清池只能運行一個,一用一備。改造后兩個澄清池可同時運行,不必備用。加上改造前兩個澄清池損失60%多制水量,改造后比改造前可凈增制水量260%。以設計為制水量320m3/ h的機械攪拌澄清池為例:現在實際制水量200~250m3/ h左右,且出水濁度15NTU。改造后每個池達到實際制水量400m3/ h。比實際制水量200~250m3/ h左右凈增150 m3/ h,比實際制水量凈增60%以上,比設計水量凈增25%以上。且省掉兩個無閥濾池,出水濁度仍保證≤3NTU。
(2)原來設計的機械攪拌澄清池出水濁度很高,是由于設計缺陷造成的,沒有好的混合裝置,單靠機械攪拌機提升攪拌形成的懸浮泥渣層吸附、捕獲、攔截懸浮物礬花,因為絮凝反應差,小的礬花仍然被上升的水流帶走而沉降不下去,出水水質就很差,只能靠無閥濾池過濾,出水濁度才能達到5~10NTU。
(3)改造后的澄清池拆除機械攪拌機及刮泥機,在進水管道上安裝高效微渦混合設備,在池內安裝高效微渦折板反應設備及網格絮凝設備,靠水的重力流進行反應絮凝,然后經過高效微渦矩形復合斜板沉淀設備沉淀,出水濁度保證≤3NTU。
(4)原來設計的機械攪拌澄清池致命缺陷是排泥不暢,改造后的澄清池仍利用原排泥管進行排泥,沒設計排泥管的,利用池底原排空管排泥。但在池底根據排泥量設計了一圈豐字型排泥網絡結構,解決了排泥不暢的弊端,保證了出水濁度≤3NTU。
(5)改造后設備處理效率明顯提高,從進水至出水整個處理反應過程只需30多分鐘;改造后的澄清池內無機械轉動部件,基本無維修量。
(6)改造后的澄清池抗沖擊能力強,當原水濁度、進水流量、投加藥量發生一些變化時,不影響出水水質,對低溫低濁、汛期高濁以及微污染水等特殊原水水質的處理非常有效,仍然保證其出水濁度≤3NTU。
2、經濟優勢
(1)對舊水廠進行改造,改造投資僅相當于新建同等規模新水廠投資的60%;從設計到安裝調試只需2個月時間,可以有效節省人力物力等。
(2)以每個320m3/ h澄清池改造成400m3/ h高效節能微渦混凝沉淀澄清池水量計,改造后的每年運行費用可節省5~8萬元;
(3)節省兩個無閥濾池,不必經它過濾,出水濁度即可達到≤3NTU,歷年累加可節省很多濾料,節約很大一筆運行費用;
機械攪拌澄清池改造后出水照片(1.5NTU)
機械攪拌澄清池改造后出水照片(1.6NTU)